前几天,某科技网站的可穿戴频道出现了一篇名为《可穿戴的思考:为何人人都在期待iWatch》的文章,结果被网友喷出了翔。
下面摘录其中几条评论:
问:为何人人都在期待iWatch?答:都在想,如何才能更装13。在“装”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奋不顾身,勇闯第一。回答完毕。
是啊,人人都在等,不戴这个就活不下去了。
当然是只有肾系列才能愉快的装B,至于好不好用嘛... ...谁在乎?
请别乱用人人一词,不然回家你妈妈会不高兴的。
人人?有点扯了,我就在等Moto 360。
其他不想说,想到1天就要下手表充电1次我就... ...
期待个XX,所谓的可穿戴,也没多大创新,除了谷歌眼镜让人觉得还过得去,不过就是死贵,现在还不成熟。
纵观所有的评论,喷的人大概分为4类:第1类,疑似果黑,认为所有购买苹果产品的人最终目的都是装逼;第2类,表示相对于苹果的iWatch,自己更期待其他的可穿戴产品;第3类,自己本身就对可穿戴市场的前景不是很看好;第4类,活捉一个“标题党”,死死抠住“人人”俩字不放。
好吧,再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那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主要有3点:1.国内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一窝蜂推出一堆号称”智能XX”产品,但这其中很多产品是粗制滥造的;2.可穿戴产品同质化严重,刻意模仿的痕迹明显;3.或在10月推出的iWatch也许会是颠覆性产品,打破现有的规则和格局,为全球可穿戴厂商找到灵感和方向。
这些都是有理有据的老观点。但广大人民群众在多个场合被人代表后,现在连看个科技新闻都要被拉进来附和一个观点,岂有不愤怒之理。这样看来,作者被喷就纯属活该了。
作者所谓的“人人”本意应该指的是自己所接触到的人,可穿戴设备作为一个典型的“圈内热,圈外冷”圈子,进来后确实容易产生每个人都在谈论它的错觉。你刷的朋友圈都在谈论它,你碰到的话题都是它,你连做梦都可能想着它,它充满了你的生活,所以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它。但跳出这个圈子来看,有多少普通消费者能称得上“可穿戴迷”,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它买单,甚至又有多少消费者知道它呢?
所以行业内的人才会期待苹果,在他们的眼里,iWatch会以一个美国英雄的姿态拯救和提升整个可穿戴产品的市场。在笔者之前采访过的几家深圳智能手表厂都曾表示过会在苹果推出iWatch后对产品进行“借鉴”,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功能占领市场。但问题是,这种“堆砌创新垃圾”的方法真的行得通吗?iWatch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机遇,又带来了多大的挑战呢?一堆厂商趁“大佬”来之前疯狂的占领市场,而这群人又等着“大佬”为他们指明方向,这就是矛盾所在。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少部分厂商因此得利,绝大部分都没玩起来。
“外形为何这么丑”,“这两个按键也太突兀了吧”,“怎么可能就只有这些功能”… …就算是iWatch,也不一定会成功,到时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整个市场都完了?
与其这样抢着或者那样等着,还不如选好自己产品的应用场景,简洁一点,特别一点。就像某服装品牌的广告词“不走寻常路”一样。
不过在可能的失望没到来前,苹果iWatch确实给了我们无限的YY空间,是一些人的“精神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