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O 2014大会开幕之前,Android 项目负责人桑德·皮采接受了美国《商业周刊》的采访,面对如何看待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不久前召开的WWDC 2014现场对于Android 的嘲讽和批评,桑德·皮采表示,“苹果每天睡起来就想着设备,想着软件,想着‘应该给芯片制造商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芯片。(而 Android 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台并让足够多的人正确的使用这个平台,虽然结局会很完美,但自身带来的压力也会非常大。”
《商业周刊》认为,尽管桑德的口吻足够淡定,但不难体会其中饱含着的羡慕情绪。众所周知的是, Android 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一直是一把双刃剑,近乎免费的授权让 Android 成功占据了份额上的优势(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统计数据预计,到2014年底 Android 将占据全球整个智能手机市场80.2%以上的份额),并吸引了包括三星、HTC、摩托罗拉、索尼和中兴、华为等大量厂商的加入,但由于OEM厂商和运营商都可以对 Android 进行修改,因此要为版本众多的 Android 系统制定规范和开发应用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成倍高于iOS,这也就造成了 Android 在体验和口碑上难以回避的错落不一。
在面对合作伙伴的问题上,Google 也有着无奈的一面。最早HTC是 Google 的首要合作伙伴,两者一起将 Android 推上了第一波高潮,在HTC凭借G7等优秀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之后,Google 转而开始扶持三星——也许在谷歌看来,这就像是一场塔防游戏,仅有HTC一座建筑远远不够。Google 将第二和第三代Nexus手机交给三星推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Nexus前三代当比较偏重于硬件和功能上的创新,例如首次搭载NFC功能和弧面屏设计),而三星不负所托在这一两年内迅速发展成为 Android 市场中的领袖,同时“出乎意料”的把HTC也拉下了宝座。也正是由此开始,Google 和三星之间的嫌隙开始萌芽。
2011年,Google 收购了陷入亏损泥潭中的摩托罗拉,希望在品牌和专利上对 Android 生态带来帮助,并开始尝试硬件发展与生产路线。但Nexus系列的第四代Google 却没有如业界所料交给摩托罗拉,而将合作方换成了和三星同为韩国厂商的LG,并改变了产品方针,开始主导性价比路线。Google 选择LG的原因主要是其拥有不逊色三星的供应链体系,这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控制产品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警告和牵制三星,后来这项策略也被进一步沿用到了Nexus5上。
你很难用具体数据说明这对三星造成了什么影响,但作为回应,三星在CES 2014上带来了有关Tizen系统的更多消息,并发布了配备名为“Magazine UX”的新用户界面的新款平板,这引发了 Google 高层的不满,因为Magazine UX的设计逻辑与 Google 对 Android 设想偏离甚远。面对近乎公开的“叛变”,Google 迅速约谈三星,几天后双方确定了包括专利互授权和对 Google 服务大力支持的合作条件,随后三星对外宣布放弃Magazine UX界面。而没过几天,联想宣布从 Google 手里收购摩托罗拉。明眼人都知道,Google 卖掉摩托罗拉不单单是因为硬件发展道阻且长,同时也有安抚OEM厂商的因素在,这其中,三星必然是最重量的权衡对象。
由此我们也不难设想,在 Android Wear 平台上 Google 也会面临与 Android 一样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在 Android Wear 平台之前,三星就已经推出了搭载 Tizen 系统的智能手表,后期还宣布会将 Galaxy Gear 第一代升级为 Tizen 系统,来自媒体的消息更是显示,三星已经在研发和筹备智能眼镜和虚拟现实头盔等设备,这意味着三星已经在穿戴领域开始了对 Google 的弯道超车。除此以外,苹果的iWatch也将一如既往的带来挑战,而在有了手机系统的前车之鉴后,微软也势必会在穿戴设备发展初期投入重兵,因此 Google 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而实际上,桑德接替“ Android 之父”安迪鲁宾的过程,本身也反应了 Google 公司体系上的部分无奈。在此之前,安迪鲁宾所制定的策略通过故意使OEM厂商之间无法平衡,以激发厂商之间的竞争,推动它们不断采用更快的处理器、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和更多的功能改进,在帮助 Android 快速取得巨大份额的同时,也引发了合作伙伴,甚至是 Google 内如其它部门的不满。2013年初,Google CEO佩奇告诉鲁宾,必须把 Android 和其它 Google 产品进行整合,鲁宾起初答应了佩奇的要求,但他并没有真的去做,随后鲁宾辞去了 Android 负责人的职位,桑德接替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