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Kickstarter网站公布的消息,该著名众筹网站对上线项目规则进行了简化,由1000字左右缩短到了300字不到,归结起来就是三条:1. 上线项目必须创造一些能与人分享的东西;2. 必须真实,并以清晰的方式呈现;3. 不得作为慈善募捐,不得含有财务奖励,不能涉及违禁项目。用一句话概况就是:只要是合法的项目都能上。
规则简化后,Kickstarter还会用一套算法来代替人工审核。算法会对项目内容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还会考核发起人的信用记录,某一项目通过算法后可以直接“马上上线”,当然也可以要求网站工作人员提供意见。
面对这一简化措施,不少用户都表示出担心,他们主要关心上线项目的质量问题。面对欺诈和项目无法完成等风险,支持者的担心也属正常。不过在此之前,Kickstarter也从没对任何项目做出背书,它只是一个平台,之前的人工审核一般而言也只用花5分钟左右,看看有没有违反网站的规定。这样看来,Kickstarter此次更改规则主要是解除了对项目内容的限制,降低众筹门槛,而非降低审查标准。
而且,Kickstarter规则的改变也意味着众筹的成熟。Kickstarter的CEO Yancey Strickler将网站的发展粗略地分为四个阶段:2002到2009年网站成立前的酝酿期;2009年到2012年3月,出现第一个重量级项目Double Fine,筹得300万美元,改变了只有小项目的屌丝形象;此后的平稳发展期出现了数个百万级项目,俨然成为众筹界的龙头;第四阶段就是从这次降低众筹门槛开始。Strickler将第四阶段称为成熟期,Kickstarter已经获得了一定行业认可,积累了不少忠实用户。
同时,与网站一起成长的还有各个项目的支持者,经过几年的锻炼,用户已经从最初的备感新鲜变得更加理性。在规则改变的评论中,不少用户都表示已经支持过好几个项目,参与的项目也少有烂尾现象。这说明用户对项目的可信度和能否完成都具备了一定的评判标准。
2012年9月,Kickstarter也曾对众筹规则做过更改,出现了“Kickstarter不是商店”的著名声明,增加了对项目的规定,如需要说明项目存在的风险,必须提供产品实物图片,回馈支持者的产品不能过多(否则有变相出售积压产品的嫌疑)。当时Kickstarter获得了广泛关注,对项目质量做出规定,获取用户信任,也属情理之中。之后的欺诈事件说明了加强管理的需要,也证明Kickstarterr的审核是多么的漏洞百出。而现在平台和用户都成熟起来,只能博得眼球的虚假项目可以让用户自动淘汰,是时候扩大产品范围,降低众筹门槛,吸引更多创新有趣好玩的产品了。
另一方面,国内众筹的发展似乎没那么顺利。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海外众筹模式似乎在国内水土不服,抽取佣金的模式也很难行得通。
目前国内知名的众筹网站有众筹网和点名时间,在运营上都存在困难,在产品发布前就筹集资金仍无法令国内用户信服。据称众筹网的标杆项目inWatch,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众筹网以投资形式完成。而点名时间更是直接转型为智能产品首发平台,兼顾媒体与渠道的身份。
对众筹项目的跳票和产品不合格等问题,国内的支持者也多有怨言,与Kickstarter一样,国内网站也被要求加强审核,不少用户声称网站对项目失败造成的用户损失也负有一定责任。这样看来,国内的众筹在发展阶段上较Kickstarter是慢了一拍,平台和用户都处在成长过程中,再过一段时间也许会规范起来。
但时间不等人,想众筹的创业公司更是等不得。在全球互联的今天,国内没有机会的话完全可以先到国外试水,名声打响后在国内也更好混。科技无国界,创业者的多国教育背景也为跨海集资减小了难度。国内网站也只能走上另一条路。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