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在复古、音乐在返潮,而那些技术也在回归。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的怀旧情结。90年代末最老的千禧一代已经上高中,现在这一代人大部分都参加工作成为消费主力,而且很容易怀念属于他们那个青葱时代。因此,商家们也抓住这个机会,削尖脑袋“返潮”。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这代人所开的公司做的产品都很有90年的味道。实际上,现在很多初创公司的想法已经在那个年代存在了,只是现在是对的时间。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2015年的科技轮廓与90年代出奇地相似,玩家相似、玩法相似甚至连犯的错误也相似。
Google像微软很多人都这样觉得,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Google的业务范围广泛,所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中,搜索和YouTube是Google猛兽的左臂右膀。Google作为全球搜索老大,知道人们什么时间上网,上网干什么,都把钱花在哪里等等,也因此受到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就像国内国外都受到“监控”的微软一样。而庞大的Google在优秀人才的支持下还会继续壮大,这意味着它的竞争对手很可能是一些革新者,就像Google逐渐渗透微软的业务一样。
当Google微软拼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这边的高通和微软也厮杀得不可开交。安卓和高通骁龙看起来就像微软和英特尔。高通专利保护制度完善,而且也不断推动高通骁龙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这就像当年英特尔把电脑芯片推上高潮的套路一样。接下来将迎来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传感器设备时代,而这个伟大的时代将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对高通来说这却是一个大危机。
你仔细想一想,Facebook与美国在线(AOL)的相似程度。Facebook主要功能在于提供社交服务(图片、文字、资料分享),拥有自己的即时通讯平台,而美国在线也拥有自己的即时通讯;Facebook收购了WhatsApp就像美国在线收购了ICQ;网站群组Facebook groups就像 AOL chat rooms;Facebook的商业模式与美国在线的一样。
就像美国在线曾经做过的事情,Facebook把自己定义为媒体,甚至希望新闻通过Facebook平台发布。Facebook所做的所有这些只剩下购买一家媒体公司了,就像美国在线与Time Warner合并。或许你笑了,但是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只要你想一想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在埋头苦想如何把华盛顿邮报卖给Facebook,可能你就笑不出来了。
在90年代,索尼在硬件领域风光无限,它做最好看的产品、拥有完善的产品线以及像帝王一样主导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从Trinitron TVs、Walkmans、Discmans、 Mega Bass、VAIO、Clié到AIBO,它的产品源源不断,功能也不断翻新。通过收购进入新的市场扩展新业务,比如音乐电影。而与生具备的宣传能力让它获得知名度与赞誉。现在得科技公司中,只有苹果与索尼的成长史相似。
索尼还来不及理解苹果的封闭系统,三星就把它的生意给抢走了。当然,苹果似乎也没能理解封闭带来的坏处。尽管这样,Google 和Microsoft开始学习苹果的封闭之路,比如Google的Android Wear和微软的Lumia手机。而苹果的危机,估计就是走封闭之路带来的封闭,简单说就是它也不知道怎么扩展他的平台,让其像安卓那么“泛滥”。
美国的新闻聚合网Buzzfeed很像雅虎,它从数百个新闻博客那里获取订阅源,通过提供新闻链接,让用户浏览当天热门新闻。就像Facebook颠覆以前的社交网站,Buzzfeed颠覆了新闻行业。当美国在线已经不能从媒体行业掉头的时候,尽管雅虎死死盯着Google与之竞争,最后的最后,雅虎够不过是一家媒体巨头。而Buzzfeed的媒体与科技公司两重身份与雅虎相似。像雅虎一样,花了大量资金投资到平台的技术中,同时培养一群新闻人才。他们都是科技/媒体公司,而Buzzfeed的价值在于把科技和媒体结合在一起。
当然,结合这两点实属不易,只要看看雅虎CEO Marissa Mayer很努力的样子就明白了。而Buzzfeed面临的危机也很清晰:考虑好什么值得投资以及如何保持技术优势。
虽然数字中枢是2000年初提出来的,但也接近90年代了。当年在CES展会上,出现几款振奋人心的产品比如:MP3,数码相机,光盘驱动,打印机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链接到电脑或者笔记本来使用的。但是现在,音乐播放器,相机什么都可以整个到一台智能手机上,而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的使用人数增加,数据量也在增加,而这时候云服务的到来显得尤其重要。不是连接通过USB链接你的电脑而是直接上传到云端,而且可以无时无刻地上传。这相当把以前那条数据线剪掉,用无形的线取代它而已。
虽然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广受大众追捧,但是它的时代还没有那么快到来,就像任天堂95年的虚拟现实游戏机Virtual Boy还不是时候。这么说应该不会引起大家的争议。不如,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好玩有趣的技术。
不!黑莓注定失败告终。但是,如果创始人Jim Balsillie和Mike Lazaridis重新回到黑莓的怀抱,准备以乔帮主的行事风格在手机行业掀起一阵风雨,那黑莓还是有可能起死回生的。他们一定在计划着这件事情,在他们的游艇上,在深夜前的五分钟,秘密谋划着,努力地谋划着,一直消耗所有的能量,不需要某花~~
via:the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