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李一舟:做设计师要比艺术家难很多

作者:夏航
2014/11/06 17:57

李一舟:做设计师要比艺术家难很多

提起“李一舟”这个名字,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两年前他参加电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时舌战周鸿祎、潘石屹等众多大佬的情景。打开百度,搜索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李一舟现在在哪工作”,关于他工作的进展,大概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过程:从手机方案设计到汽车内饰设计再到APP设计,然后开始做用户研究和设计咨询。总之之前一直都是乙方,和设计有关,只不过从自己画图变成了指导别人画图,做的事情看起来也越来越“高大上”。后来,李一舟变成了甲方,开始创业的历程,创立了匙悟科技。

李一舟说他清华设计学博士毕业后,完全可以去找一份BAT的工作,薪资不错,能衣食无忧,还能解决北京户口,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他想要的。因为那些公司已经很强大了,他个人不能比它们更强大,只能成为其中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而李一舟并不愿意过早被塑形。

有人会觉得去大公司吸收里面的良好品质和优秀资源,更有利于以后的创业,不过李一舟却不太认同。

“BAT虽然很强大,但他们的强大目前都没有体现在软硬结合上,他们没有这个基因。哪怕是吸引了优秀的人才,也很难造出像样的硬件产品,因为他们太依赖公司现有的资源了。反而,一个没有资金没有背景的公司能做好一个全新的产品,就像一张白纸,可以按照想法进行涂写。这样一来,加班并不是为了拿到更好的薪资或完成任务而加班,而是不加班我的公司可能会死,这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越早体会到这种‘高压’的感觉对成长会越有利。”

创业初期,李一舟把重点放在了女性身上,先后做了女性的移动电源和3D打印配饰,不过都不太成功。总结经验,李一舟觉得应该做自己想做的并且有切身感受的东西,那段时间他非常压抑,睡不好觉,每天都想着给员工发工资后资金还能撑多久,研发方向会不会出问题,核心设计师会不会跳槽… …于是他‘因祸得福“开始转向睡眠产品的研发。这个产品在设计上花了很长时间,整体研发也已经进行了1年多,在智能产品里算久的。

设计出身的李一舟,自然会很看重这一块,所以他觉得这些时间花的很值得。

“现在智能硬件市场风起云涌,很多产品的图片看上去都非常好,然后宣传都是多么多么牛逼,但这正拿到手后却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模具感觉都对不上,经常让人很失望。但如果设计真正用心做好了,产品的整体品质会比那些所谓国产智能产品要好很多。”

这样的信念使李一舟相信只要把好的设计产品摆在台面上,就算不说话,平台、渠道、投资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自己用设计优势做让人尊敬的产品,尽管他对目前的品质还不太满意,一直在做修改。

“第一眼吸引人购买的肯定是设计,而不是功能,当一个东西设计不够好的时候才会强调功能以及其它特点,否则什么什么工艺什么什么的艺术之旅根本不用说。”

也许正是出于对设计的热爱,李一舟毫不留情的吐槽了某新款智能手表,甚至用了“设计惨不忍睹”来形容。他认为,差的设计当然不用跳票,而为了追求品质跳票是OK的,有些工艺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另外,李一舟并不否认设计中的模仿和借鉴,这是每个国家在工业设计上都会有的一个过程,但借鉴用心,千万别全盘抄袭,直接把logo换掉就完事了。

“有些东西别人做就出来了,有些人拿过来以后还说自己颠覆了这个行业,他们当然可以挣一笔钱,因为中国市场还是一个讲究性价比、渠道、PR的地方,但真正好的厂商或者真正制造业的公司永远都瞧不起他,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上的人。挣完钱以后又该怎么办呢?这样忽悠一次没问题,但要建立一个品牌肯定不能这样。全球的颠覆和创新产品都在中国生产,我们的人却不知道想要干什么,专利永远都在别人那里,这就是问题。”

虽然李一舟在行业面临的工业设计的相关问题上表现的高贵冷艳甚至咄咄逼人,但他对设计师的理解却非常“接地气”。

在他看来,工业设计师和艺术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艺术家做一个东西别人理不理解没关系,大家爱懂不懂;工业设计师则考虑的是这个产品能不能被大量生产,能不能让所有人买得起的同时还是好产品,这个比艺术家要难非常多。再者,艺术家表现的是自己的情绪,可以疯狂、失望、抑郁,但工业设计师却不能传达这些给受众,他们一定要传达非常好的、正面的、使人心情愉悦的信息,还得让成千上万的人愿意买他们设计的东西。

两年前,李一舟在节目上说“现在设计行业有点走偏 ,他想传播正确的工业设计价值”,他还说“自己想做慢体验的东西,不会去跟风”。现在,他正在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去实现这些话。这样一看,“失败”这个词似乎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李一舟:做设计师要比艺术家难很多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