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自四季度以来,每个月都有惊喜已经是魅族的大恩惠了。但现在看来,魅族似乎很享受于每月都爆棚一次的感受——就在昨天上午,魅族副总裁杨颜之前在微博上所透露的,关于黄章疯狂的产品计划终于水落实出,除了已经被扒的差不多的魅蓝手机之外,魅族还有其它的四款产品蓄势待发,分别是魅蓝电视、魅蓝路由器、魅蓝平板以及魅蓝手表。
而目前,这几款产品已经注册好了官方微博,结合到魅族近期来活跃的表现,应当是希望借助当下的冲击波再下一城,只是不知道它们将会于何时被正式推出。不过就杨颜的表态来看,似乎最早明年上半年我们就能陆续见到它们。
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的担心,因为在此之前,魅族曾经上演过几次狼来了的桥段,因而也不能完全杜绝放空炮的嫌疑。
事实上,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应该会记得在今年早些时候,魅族曾成立过一家名为笔戈科技的子公司,当时在后者发布的宣传图中,曾暴露出平板电脑和手表等设备,因而前者最初曾被传为是魅族进军穿戴设备的前号。但实际上,笔戈科技并没有打算涉及任何硬件设备,它更像是做媒体起家的副总裁李楠的一片自留地,魅族官方的表述为:“笔戈科技的团队成员就是一群创意工作者,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信息而已,何德何能涉及硬件产品呢?当然不会,我们也做不到。”
此外,前不久MX4 Pro发布会之前,有关于魅族智能音箱的预热,之后也被确认为只是一场炒作,虽然不排除魅族在日后会否推出这款产品,但是在当下,它的确是一个令人落空了的期待。
如果说1799和2499的定价让竞争对手纷纷大伤元气的话,那么业内的一个主流观点,则是煤油眼里这些品牌最后的遮羞布,那就是包括小米、荣耀、联想等品牌在内,旗下都不止手机一个业务。但如今,魅蓝五款新品的预告,显然是要扯下这块布了,而这几款新品,不仅囊括了时下最热门的几大领域,而且看魅族今年的态度,以及传闻中对魅蓝品牌的定位,显然“发烧”和“性价比”怕是新品牌跑不了的基因了。
先说好的,魅族一直擅长的,是设计与交互,并长久执迷于此,可以说,在这些新品上,这两点应该也是重大卖点,而无论是戴在身上的穿戴设备,还是摆放在家里客厅的智能家居,外观设计和交互都是最重要的方面,如果魅族能够在这上面有长足的突破,那么要想取得成功,似乎不是难题。
但是,更多的现实问题却摆在面前,该泼的的冷水也并不会因为一些传闻就变得暖和起来,首先第一点,就是产能。
MX4发布已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至今产能才算满足供应,但MX4 Pro的到来无疑又再一次让魅族的产能问题被放大了,更何况,在元器件的供应上,MX4 Pro本就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关于什么时候能够开放购买,李楠给出的答案是明年一月底,但参考MX4产能爬坡的速度,以及MX4 Pro自身上的不确定性,前景难期。
而包括魅蓝手机在内,魅族要五倍扩大市场规模,显然是对产能和供货的又一次考验,尽管这些产品并不可能同时到来,但考虑到对其它领域的跨越,因而最终的供货问题必定还是不会乐观,而如果又是采取和小米、荣耀等一样预约购买的产品,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还是跟随者罢了。
此外,即便魅族在交互上有一定优势,但从手机到平板到穿戴设备再到智能家居,其对系统功能的要求虽然是越来越简化的,但彼此之间的分级却是很明显的,这就需要调动不同的团队来打造不同的设计,但最终还是要归流到一个统一的生态中去,这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目前真正打通这一切的国产厂商基本上是没有(参见Flyme开放的速率,魅族也算不上有多少底气),而现在的魅族要按这个步骤跃进,步子迈大了扯到X,恐怕不是多么难以想象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魅族在MX4发布时同时推出的智能硬件计划,早前就因为inWatch等产品的供货延迟而基本已经宣告失败,现在魅族自己要动手做穿戴设备了,这个计划如何搁置?如果继续开展,该如何协调?如果放弃的话,那李楠言之凿凿的一切,是否又只是个短暂的泡沫?
此外,如此多的新品入场,对于魅族的售前售后体验也是个考验。在此之前,魅族已经因为手机必须返场珠海修理而造成周期过长的问题备受批评,但现在一大波新品将至,不仅多数店面要扩建,而且对于基本只有销售功能而没有售后用途的实体店来说,无疑又是提供暴露缺陷的窗口,虽然魅族已经在建售后中心,但TCL、海信等老牌家电品牌打拼这么多年,其售后网点都不能做到全面覆盖,魅族短期内又能做到几何呢?
除了魅族自身的问题以外,行业大局也为魅蓝新品的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电视、平板都极其依赖内容,但生态和内容的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魅族的资本限制着其在这方面的发展;而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的市场都比较狭窄,也只能拘泥于线上,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寻找传统厂商合作,也都需要不短的周期来协调;目前看来,千元机应该是首发主力,但千元机的市场已经被下探到了500元的价位,且无论是主流和非主流的厂商也都在做,魅蓝手机也面临着局限性——总的来说,魅族当前的举措只是在补齐自己的生态链条,但究竟能否赶上趟,又能不能成势,且得两说。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用户心中,魅蓝已经成为了魅族对抗红米的一面旗帜,这也给其无形中塑造了一个天花板,当年iPhone 5c的失利即是因此,因为用户觉得买了没逼格,就不会考虑它,而魅蓝旗下却还有其它身系魅族大生态的新产品,因而如何避免让魅族的品牌也变得Low下来,也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虽然上述批评的炒作问题,并不是魅族一个人在玩,但之前一向表现清高的魅族,一下子走到这个地步,不禁给人难以接受的感觉,事实上,如今关于魅族的评论和看法中,“终于成为了最不想变成的人”已经是一条金句,而魅族给人的印象,在彻底开放的同时,也丧失了不少原本拥有的魅力,可能魅族自己也难免觉得委屈,不做也被骂,做了也被骂,但其实问题很简单,丢了特色随大流,又没能在大流中成功塑造自己的特色,最终带来的,并不是一个原本优质的品牌的镀金之路,而是一个原本个性的厂商,在逐渐变得平庸无华的过程。这也许就是变革的代价吧,而魅族能否走好这个拐点,真的让逼格更有逼格,且看2015年的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