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有车一族,那么你一定使用过导航软件。但是,你会使用汽车自带的车载导航吗?
无论答案肯定与否,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大部分汽车自带的车载导航体验着实不敢恭维,几乎毫无用户体验可言,不仅地图更新周期长,而且操作体验很差,正是如此,才给了手机导航和其他导航硬件巨大的机会。
但是,汽车生产商们可并没有无视用户的抱怨,奥迪就已注意到这种情况,并致力于成为欧洲第一个为司机提供网上地图更新的汽车制造商——中型的奥迪A6轿车和A7四门轿跑车已经采用这种技术。奥迪在声明中表示,地方或德国全国道路的最新数据一年将更新两次,而且更新完全免费。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奥迪摆脱谷歌等地图服务提供商的明示,尤其在智能汽车概念甚嚣尘上的今天,奥迪们也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压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回击,只不过,奥迪的回击,貌似并没有什么底气。
以奥迪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商,代表的是工业时代的最高水平。
汽车制造考验的是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体现,环顾当今世界的主流汽车生产商,哪个不是财大气粗声名赫赫。然而,这种优势在信息时代却并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当我们回顾汽车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福特的T型车推出以来,虽然汽车在造型、技术、工艺等方面与时俱进,但在制造理念上却并没有根本性的革新,汽车的相关服务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
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开启了智能化浪潮,从手机到电脑,从家电到城市,整个世界都被纳入到智能与互联网之中。而现在,这波浪潮也波及到了汽车领域,而打头阵的急先锋就是以谷歌为代表的地图服务提供商。
作为一款硬气十足的大型产品,汽车与互联网最完美的接口就是中控台上的那块小小的屏幕。而这块屏幕中最为常用、也最为关键的服务便是导航。传统汽车中,地图服务更多扮演的是附件的角色,基本就是应付了事,能做到准确无误已属不宜,更不用说地图数据的更新维护了;而更为棘手的是,地图服务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提供相关服务,连苹果这种巨头企业尚且都无法完全掌控,更何况奥迪等毫无软件服务的纯硬件企业呢?所以,大部分汽车搭载的地图服务实际上依旧是谷歌或诺基亚等所提供的数据;再加上奥迪等汽车制造企业都是以硬件为主,造出更快更酷安全的汽车才是他们的最高追求,软件服务当真不是他们想做就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奥迪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留给他们转型的时间依然非常充裕。正如上文所述,汽车制造是一种门槛极高且品牌影响极大的领域,对于谷歌等互联网企业而言,制造出一款合格的手机都尚需时日才初见成效,造汽车,还是慢慢来吧。换句话说,谷歌们用多久的时候去摸索汽车制造,奥迪们就有多久的时间来学习服务体验。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品牌,尤其是对于奥迪此类高端汽车品牌而言,这两个字就意味着购买优先权,毕竟,汽车不仅仅只是一件商品,它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单从这点而言,谷歌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因此,在短时间而言,无论是奥迪还是谷歌,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像智能手机领域一样,去迅速的占领对方的领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奥迪们依然按部就班的制造自己的豪车,而谷歌也可以发挥在车载导航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彼此来说,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和学习,而非单纯的对抗。
同样的也体现在智能汽车这个概念上。目前主流的智能汽车概念基本都停留在中控台内置智能系统以解决人车交互问题,而这一点毫无疑问是谷歌们的强项,如此这样,奥迪们最后岂不会蜕化为联想惠普等OEM?
或者我们可以说,奥迪们在智能汽车的机会在哪里?答案恰恰在于智能二字。
何为智能?智能绝不是我给出指令,然后设备做出回应,这不叫智能,这叫机器。一款合格的智能设备应该是想你之所想,能你所不能,他应该在你没有考虑到某些环境或变量的情况下根据你的使用习惯为你做出决定、帮你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高度智慧的中心处理系统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一个大脑,你更需要的是四肢和五官,去感觉这个世界,从而做出反馈,而实现感知这个功能的,就是各种传感器。
所以,对于智能汽车而言,奥迪们最大的机会在于,车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车距、红绿灯、人流,每一项数据都将影响着大脑的判断和行为,正是这海量的环境数据和与其相关的分析与判断,才能保证汽车最大限度的安全运行。
以上,奥迪们和谷歌们因智能化的浪潮而被迫殊途同归,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暂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革对方的命,被迫合作将是他们的必然选择。智能汽车的未来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机会,孰胜孰败,就看他们谁最能挑战自我,来一场内部的自我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