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空哨兵,雷锋网首发。
前一段时间,有人在互联网上提了一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讲,最重要的医学常识是什么?
当我在努力寻找答案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让我拍案叫绝的答案:有病找医生。
但是最近,这种观念似乎发生了变化,远程医疗的概念正在兴起。
首先,我想给远程医疗下一个不言自明的定义:在远程医疗是医疗行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保持距离的医疗行为。不会出现传统的医患面对面,几个不同科室的医生会诊的场面。
在一次医疗行为中,医疗的主体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客体指身体有疾病或伤病,需要医疗服务的病患或者伤员。
在一次医疗行为中,客体有且只有一个,而主体有多个。
当我们谈论远程医疗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远程医疗意味着什么,包括什么。远程医疗是涉及医疗行为主客体的医疗,包括三种,医生—医生之间的联系与会诊,医生—病人之间的联系与治疗以及病人—智能化医疗服务之间的联系。
先看第一个,医生和医生之间的联系与会诊,指一端是医生和病人,另一端是更有经验的医生的远程医疗。这种远程医疗早已实现,因为在远程医疗的两端都是专业的医师,可以使用专业的医学语言对话交流,患者一端有相对完备的检查措施和治疗措施,可以将先进的医疗经验与医疗设备结合。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远程医疗的一方是一个上了几年卫校,除了开抗生素什么都不会的小大夫,病人的症状是腹痛发热。另一端是地区中心三甲医院的普通外科主治医师。
双方的对话可能会是这样的,主治医师:你去按一按那个病人的lanz点和Mcburney点。
如果这个小大夫学的不错,他就会找到这两个点的位置,按一按,病人说疼,就可以基本确定是阑尾炎了。
如果这个小大夫学的很水,他就会去翻书,查一查两个点的位置,按一按。然后进行初步的处理之后向上级医院转诊。
这里的小大夫可能是乡村医生,远离城市的医生,社区医生,还可能是没毕业的医学生,也有可能是任何一级医生。这里的主治医师,代表的就是有更高医术的医生。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远程医疗方式是有效的,只需要极少的设备就能进行。因为在患者一端,有一个掌握了基本医学语言的人。这个人能把更高的医学经验转变为医学技术,对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在危急时刻,对挽救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远程医疗,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是不懂医学语言的。所以就会有这种场景。病人的症状还是腹痛和发热
医生:你去按一按病人的lanz点和Mcburney点。
病人家属:哪?
医生:右髂前上棘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侧三等分点。
病人家属仍然一头雾水……
医生:左右髂前上棘就是病人腰那里向外突出的位置。
病人家属懂了,开始按。
医生:有没有反跳痛和压痛。
病人家属又是一头雾水……
医生还要接着解释:反跳痛就是你用力压,突然松手时候看痛不痛。
家属手忙脚乱的压完了,告诉医生:有反跳痛。
医生:好了,怀疑是阑尾炎,需要住院,你家地址,救护车一会到。
在这个例子里,由于在患者一端缺少有医学经验的人,所以医师的指挥效能大大降低。
本来一句 “你去按一按病人的lanz点”能解决的事情,就必须说更多的话,费更多的时间。先要给病人解释什么lanz点,再解释什么是髂前上棘。这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常见的疾病,如果涉及更危急的情况,恐怕这种医疗不能给与病人更多的帮助。
第三个是病人与智能化设备之间的医疗。其实这个也有例子,就是心脏起搏器,能够自动检测心脏的跳动情况,当心传导系出问题时,发出电信号,重新使心脏以正常的频率跳动。将来会有更多的适用范围,但是这一方式是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有严格的准入标准,需要经过多轮研究实验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像电子设备一样形成庞大的产业。
当我们谈论远程医疗时,由于远程医疗的推手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没有自己的医疗资源,所以这种远程医疗主要还是第二种,作为患者和医生的媒介。这种方式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比较好的发展:
1、应急事故远程处理
在事故中,比如在交通事故中,互联网公司可以作为120急救电话的辅助措施,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定位,拍照,是急救行为的宝贵的指导。
2、突发疾病的远程处理
在突发疾病,比如心肌梗塞中,可以以可穿戴设备为监测器或者触发器,做到疾病发病时就能通知医院,在分秒必争的抢救行动中抢到更多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慢性病远程随访
对于一些没有必要住院有必须按时回访的慢性病患者,利用家用的血压计,心率表等做到远程回访,科学指导慢性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