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欧盟周期性发飙,这次轮到谷歌!

作者:maomaobear
2014/11/28 12:13

欧盟周期性发飙,这次轮到谷歌!

11月27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支持一项敦促反垄断机构分拆谷歌的动议。世界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谷歌遭遇挫折。

2010年,谷歌就进入在欧盟监管者的视野,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这次分拆动议以384票赞成和174票反对获得通过。虽然欧洲议会通过的决议不具约束力,但这足以反映欧洲对美国科技巨头影响力的担忧日益加深。

为了避免可能高达50亿美元的罚款,谷歌曾三次提出和解,在今年2月曾经与欧盟委员会签订了和解协议。不过但以微软为首的美国“队友”不仅以各种调查研究来推翻和解方案,还洒下真金白银用于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的院外游说打击谷歌,最终促成了这次拆分。其实欧盟对国外的高科技企业发飙并非第一次,而是周期性的,这次不幸轮到了谷歌。

一、周期性发飙的欧盟

其实,这次处罚谷歌的积极推动者微软本身就是欧盟周期性发飙的受害者。微软在2004年因反垄断裁决被欧盟罚款4.97亿欧元(约合6.13亿美元),同时欧盟还要求其在120天内必须公开软件源代码。

2006年7月,欧盟以未遵守裁决为由对微软处以2.805亿欧元的罚款。微软就此裁决向欧洲法庭提起了上诉,但在2007年9月败诉。2008年,欧盟再8.99亿欧元罚单。欧盟对微软罚款累计16.765亿欧元。

另外一家美国科技巨头Intel同样遭到厄运,2009年,欧盟以打压AMD为由,出Intel处以10.6亿欧元的罚款,Intel官司打到2014年,败诉。除了美国企业,亚洲企业也没有被放过。2011年,欧盟重罚韩国和台湾面板企业6.48亿欧元。最近又要因为SIM卡垄断再罚三星等企业1.38亿欧元。谷歌这次,本来欧盟是准备罚50亿的,拆分不过是给点颜色看看。

二、反垄断掩盖的贸易保护

欧盟处罚的理由无非是反垄断,而事实上,无论什么产品,只要形成一定规模趋向于成熟,存在垄断或者价格同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欧洲的企业在美国,在亚洲,在中国同样有类似的行为。

欧盟重罚美国和亚洲企业,实质上更像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欧盟有统一的市场,各路巨头要进入欧盟这个市场就不能无视欧盟做出的各种决定,罚款就要乖乖的走程序上缴或者去起诉打官司。

通过罚款,欧盟一方面可以获取收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成本,增强欧洲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欧盟经常周期性发飙,对亚洲和美国企业不断发起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是假,贸易保护是真。

三、警惕猪队友

在谷歌的处罚中,很有意思的是微软的角色。一方面,微软被欧盟重罚了好多次,是受害者。而另外一方面,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微软居然出钱游说欧盟对谷歌进行处罚。猪对手不是个别现象,在欧盟对面板厂商的处罚中,三星因为披露信息而免于处罚,台湾的数个企业被重罚。未来当中国企业面对欧盟或者美国的垄断或者价格同盟调查时,严防猪队友非常重要。

四、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幸免?

其实,欧盟不是没有盯上过中国企业,2012年,欧盟就调查过华为的倾销问题,说要处罚,但是最终没有实施。这不是欧盟心慈手软,而是因为中国企业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市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不仅仅是生产产品的世界工厂,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奥迪汽车三分之一的业绩来自于中国,大众接近50%的利润来自于中国。而汽车是欧盟的支柱性产业。如果欧盟敢动中国有影响力的企业,中国政府稍微下点手,欧盟就会得不偿失。

欧盟要调查华为,是华为的竞争对手爱立信出来给华为说话。爱立信并不是雷锋,他是怕中国政府出个指导性意见,中国三大运营商不买它的设备。要玩盘外招,对经济控制力超强的中国政府谁也不怕。而有了中国政府的撑腰,中国企业就有底气。

所以,这次要拆分谷歌,不过是欧盟的周期性发飙,最后结局或者不了了之,或者谷歌交保护费过关,真正要拆分是很难的。所谓欧盟拆分谷歌只是一个姿态。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欧盟周期性发飙,这次轮到谷歌!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