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国内无人机行业持续爆发。除了领跑大众航拍市场、整体估值为100亿元的大疆,以及不久前宣布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的亿航,在该领域内获得关注度较高的多是消费级无人机,而工业级别产品却少有被广泛知晓。
经过圈内朋友的推荐,笔者了解到了一款深圳本土无人机,主打“工业级3D立体航拍”的功能。于是便前往到他们的办公室——位于北航深圳研究院下属的数据活化(智慧城市)深圳重点实验室,拜访了智航无人机公司。
企业负责人是北航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而另一名年轻的骨干工程师这几年也在师从导师进行无人机项目的研究。
众所周知的是,无人机属于对科研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相比于普遍需要“挖人才”、求贤若渴的无人机创业团队,企业负责人表示,与同行对手相比,智航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依托了北航研究院在国内高校航天教育方面的先驱背景,团队成员多为北航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有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也为公司带来了科研领域内先进的无人机算法。
所以虽然说公司成立至今也仅有3个多月的时间,但实际他们的产品早在3年前便已科研立项,如今拥有30多名研究员的团队正式面向市场推出产品,更像是一次水到渠成的“科研成果发布”。
在这次采访中,企业负责人向笔者介绍的便是公司的主力产品——“凌云”3D航拍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独特之处在于配备有五个高清摄像头,依托团队研发的算法和图像软件,能够将航拍图像转化为3D画面,有效飞行高度可达到1km。机体采用全碳纤维材料一体成型,质量轻且刚度强;外形为“升力体”造型,阻力小升力大;机身重量7kg,搭配上5个摄像头后总重量为9.6kg。
“正是因为擅长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员们的设计,凌云的续航能力要超过了市面上的多数无人机,当然也包括大疆,”工程师说,“这款产品的满负载状态(五个摄像头全部开启正常工作)的飞行时间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它能按照地面站航线规划进行全自动拍摄飞行,而无需‘基站端’的人工控制,所以并不存在有效控制距离一说,这也是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的差别。”
而另一方面,也是许多人关心的一点,每当有新产品发布之时,国内的无人机厂商们基本上都要被迫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不少玩家总会“不自觉”的将它们与大疆做比较,少量用户甚至把“大疆”当作了国产无人机的“代名词”。
针对这个问题,企业负责人十分坦诚的回答说,“不仅是我本人,还有许多业内同行朋友也都认为如今的大疆公司的确做的不错。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将大疆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从未曾想要与其一较高下。因为纵使名声在外,大疆也只是开垦了更容易提高知名度的、消费级市场中的一个部分罢了;而我们的研发重点是工业级别无人机,从技术研发到功能实现,乃至定位用户,两个品牌都不尽相同。所以面对大疆的异军突起,我们并没有任何压力,也不会感受到潜在威胁。”
接下来,工程师详细的解释说,大疆的产品多为小型消费级别螺旋翼无人机,购买者中个人用户居多,且多数用于航拍及相关衍生用途,并且只能进行平面二维航拍。而凌云则是针对测绘、建筑、农业等领域,其3D航拍功能可以实现建筑建模以及“单体活化”的功能。
他随后举了一个更加生动的例子:我们熟悉的Google街景地图的数据是由Google街景车搜集绘制出来的。其原理是在“面包车”的顶部及四周装配摄像头,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记录图像数据。依据“等矩形投影”原理,将各个角度的图像“拼合”成一张张360度全景视角照片。但由于“车辆实体”的局限性,街景车的拍摄视角也仅限于地面水平线的近距范围,所以要想获取高层建筑的全貌,也是无能为力。
而“能上天”的无人机,当然打破了视角的局限性,其天然的优势可以在较高空“鸟瞰”拍摄建筑物全景。凌云无人机是通过底部五个高清摄像头的捕捉,通过后期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建模,最终输出“裸眼3D画面”,所以能在工业领域拥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据了解,现在该产品的销售渠道为“自有销售”——工业或企业用户定制购买,再由智航提供后续成套的图像处理服务。如今公司设有两个部门,分别为工业级和消费级事业部。除了凌云之外,还有两款产品仍处在研发阶段(后续爆料请关注雷锋网),并且公司也有计划推出针对个人用户的消费级无人机。
在采访的最后,当谈到令无人机创业公司敏感的“资金/融资”问题时,企业负责人笑着说,“关于这一点我们暂时还不能透露,不过可以说明的是,现在的产品销售和公司营收已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我们的初始资金至今还未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