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朗空刘锐:创业,其实是在跟自己死磕

作者:创业者说
2015/01/09 09:50

【编者按】本文的作者是朗空创始人刘锐。

 创业而言,有的人以工具类APP起步,有的人以社交类应用起步,做硬件的有的做穿戴设备,有的做路由设备,而我们选择了做超级空气净化器。创业期间那些难熬的经历,往往在事后复盘的时候才给冠上一些感性的词。我们这一年的经历,过得一点都不轻松。

为了让我们的产品能在净化指标、智能化、外观和多虑层达到心目中的“怪兽”级别,所以在研发过程中经常刁难自己,加班、通宵达旦成了家常便饭。

空气净化的核心指标是 CADR,即空气净化器每小时输出的洁净空气的立方米数,数值越大越好。要想让CADR值大,有这么几个要素:风量大、噪声小、滤层足够有效、风道设计科学。

大风量和噪声成正比,必须要经过合理的设计,才能减少噪声。风量大带来的问题是灰尘颗粒的运动速度很快,对各种滤层的除尘效果带来了挑战,滤层设计不好,在大风量下也不会有很的除尘效果。风道的设计,关系到净化器的出风的效果,最不专业的设计就是,风刚从出风口出来,就被吸进了净化器的进风口,这里有个词,叫:短路。

面对这些纠缠,CADR值做得越高,越容易出现问题。遗憾的是,市面上并没有能达到我们设计指标要求空气净化器,所以也无从参考,只能靠自己。我们曾经在CADR值高低和噪声大小这两方面折腾了不知多少个凌晨,每种状况的出现,都伴随着无数次的调整,甚至推翻重来。直到第4代样机,所有的环节都得到优化和控制,才算是放下最重的心头大石。

因为我们想把朗空超级空气净化器打造成一款智能机器,所以其大脑要比普通空气净化器复杂:电路部分由十几种传感器、12块电路板、4个CPU构成。之所以做到这么复杂,是因为我们希望产品懂得分解用户操作的每一步,去掉各种反人类操作。我们前后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定制这个系统,其中涉及到CPU之间如何无缝的协作关系(比如多处理器通信协议)、如何联合各种传感器回传的数据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我们还为做了一个“内省系统”,让产品判断自己的内脏是否干净,并及时提醒用户。整个过程要求很多,而且繁琐,伙伴也为此不知道争执了多少回,而我的任务就是是去做润滑剂,让大家齐心把产品做好。

在外观方面,我们也重新设计了好几回,直到获得不同职业背景“美女评审团”和对外形美感严格要求的COO的一致点头才落实下来。

从外观来说,它是360度曲面设计,超过一米的高度,没有现成公共结构做参考,我们必须根据这个设计从零开始进行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像赶鸭子似的搞掂内部结构后,模具厂的报价把我们吓住了:需要900多万RMB。追问其原因,得到的反馈是:  “根据行业经验,这还算少的。你要做的模具太大,需要1200吨以上的注塑机,很少有模具厂有这么大的注塑机…”

这笔费用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是一笔巨资,我们也无法在短期内拿出这么一笔大数目。于是我开始托话于自己的亲朋好友,拜访了几十家模具厂,最终得以让一家工厂以较优惠的报价帮我们做。

“从今天起,所有相关人都进驻模具厂,每天同步情况,出现问题立刻解决…”确定有厂子愿意帮我们开模后,我立马下了这个紧急的命令。

在产品没有正式上市之前,需求是会随时变动的,而这个变动,就牵动着工厂,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在模拟用户插线通电场景时,产品经理担心原定2米长的电源线太短,会让用户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增加插线板。虽然电源线2米长是行业普遍现象,但是有那么一丝可能解决用户的痛。我们内部吵了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最终确定把2米电源线换成3米电源线,而代价是,将工厂正在为我们定制生产的2米线全部报废,以及成本又增加了一些,最可怕的是,生产时间又增加了1周。

最大的改动,是手势识别电路板的改动,最开始,我们的手势控制是模糊感应控制,用户可以手动调整风量,但不能做精确的步进控制。从实际效果来说,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处女座们”总是反馈希望精准控制,不然有点抓狂。于是我们最终改掉整套电路方案,重新制定控制算法,重新调试。直到前几天,我们才把新一批的电路板生产完毕。

今天一个朋友说,不要在言谈中输出太多负能量,会让看的人不舒服。所以,我们经历的这些苦逼,讲述起来尽可能的平淡。作为创业者,苦不是问题,没有方向才是问题。其实跟自己作对,无非是为了做更好的产品,再苦也是值得的。

末了,来一句,FairAir,朗空,Bigger is Better!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朗空刘锐:创业,其实是在跟自己死磕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