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2014年在微信等移动社交明显的光环压力下,一批批社交平台倒下了,但依然有一批新生力量出现并顽强生长,Snapchat、Yo、脸谱、秘密......2014年它们成为了社交的焦点,当然还有那个已经成功上市的陌陌。在这一年中它们经历了大起大落,而这些经历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社交,互联网的主战场,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每一天都上演着看不见的战争。
而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的兴起,移动社交也已取代传统社交平台,开始进入并成为普通用户最为常用的移动应用之一。从伴随国人十多载的QQ,到被国人戏称“约炮神器”的陌陌,从打着免费短信旗号的易信,到一统天下的微信,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社交之战。
然而,时光荏苒,在经历了11到13年的多次大战和兼并后,大陆的移动社交在2014年走向了大一统,腾讯和他的微信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将与其正面对抗的对手碾压在地,同时将其他一干相对小众社交平台的存货空间挤压殆尽。如同当年QQ战胜MSN、淘宝战胜eBay一般,巨人般的微信已是傲视群雄。
时至2014年末,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记得去年年末阿里来往与腾讯微信的一次世纪之战。在那场战争中,阿里使劲浑身解数,散尽万千钞票,到最后却只落得一地鸡毛。来往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诱导甚至强迫式的社交,只会是饮鸩止渴。同样的案例还有开心网,这个早已退出大众视野的社交平台也犯了同样的错误,通过游戏而引入的用户并没有真正的建立真正的社交关系,这种松散的用户群,与工具类应用动辄上千万的用户基数并无差别,借用小时代里的话来说,这种社交就如同沙子一般,风一吹就散了。其实阿里并非没有自己的社交资本,来往本可成为阿里旺旺的完美替代,是淘宝从桌面走向移动的最佳媒介,完全可以依次为基,先于微信打造“微店”模式,纵然无法在移动社交中战胜微信,也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属于阿里的商务社交平台,来往沦落到如今的无人问津,着实可惜。
如果说来往是自己作死,那么易信飞信等一干社交平台则完全是目光短浅。这两个有运营商背景的应用都是通过免费发短信这一卖点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前者在后期还引入了免费通话的噱头,但却忽视了移动社交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短信乃至通话的功能,并且是一种更为高阶的短信和通话,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一切的媒介都可被移动社交纳入怀中,以一种高阶的社交方式去实现低阶的通信功能,本身就令人费解,在移动数据不争气的条件下,这类应用或许还有生存的空间,随着3G乃至4G的普及,他们将会用户毫不留情的抛弃。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飞信,作为一款诞生时间较早的移动社交应用,飞信主攻大学生的策略非常精明,尤其是群发短信这个功能几乎就可以视为公众号的短信版,对于生活服务类应用来说更是得天独厚,只可惜飞信依托于中国移动这座大山,移动互联嗅觉几乎为零,缺少足够的战略眼光,有着足够的资本和机遇却视而不见,飞信如今终于吃到了苦头。
而人人网和微博这两个难兄难弟则无需多言,说句难听的,这两家社交平台都不配冠之以“移动社交”之名,人人网纵然有相当的用户基数得以续命,但也是惨淡经营命不久矣,微博在重重审核和一系列作死后,已经谈不上所谓社交与否,完全沦为聚合型媒体平台。
除此之外,小米的米聊早已放弃作战,使用场景受到局限,好在有米粉和小米手机用户的支撑,而与微信重合度极高的连我则依然无法摆脱小众的定位,索性在卖表情卖游戏中小赚一笔。纵观移动社交领域,血雨腥风之后,除微信的一家独大之外,存活者已寥寥无几。
但,有个例外。
陌陌活下来了。
不仅活下来,而且活的很好。就在上个月,陌陌刚刚赴美上市,由暗转明,大声宣告了自己的成功。
陌陌是如何在微信的重压之下存活下来,逐步壮大的,类似的分析已屡见不鲜,这里也不再赘述。值得我们重视的,不是陌陌采用了基于位置的陌生人社交,而是陌陌选择避开微信的强点自立门户,正所谓,似人者死,学人者活,再做一个与陌陌类似的陌生人社交应用只会带来另一个遇见或者约炮版的来往,陌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其如何抓住差异点来构建新的关系网。
社交,讲究的是关系。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构建诸多关系,关系与关系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点,基于某个相似点组合而来的,便是关系网。微信的基础,是基于熟人的关系网,陌陌的基础,是基于陌生人的关系网,但是,普通大众的关系网绝不仅仅局限与这两者,我们的关系网还有着许多细分点,比如说商务工作,比如说父母亲人,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因微信好友有老板而不敢随意发朋友圈,或因加了父母为好友而被迫将其拉黑,这些尴尬都说明微信所建立的关系网依然有着更多的细分可能,针对这些细分衍生而出的社交平台,或许无法像微信一样,成为巨无霸式的移动平台,但却有更多的可能去针对关系网的特性而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以及商业模式。
2014,是中国移动社交大一统的一年,只要微信不犯错,那么这个统治力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不变,没有人会在使用微信的同时,为另一款关系网重叠度极大的社交应用买单。与此同时,微信在奠定自己的社交基础之上,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从打车到游戏,从抢红包到建微店,从智能硬件到线下支付,微信的体量和野心越来越大,单纯的用社交平台已无法概括微信的庞大,如若不是尚有百度阿里等同量级对手在各自优势领域对微信实现牵制,微信早已有系统化的倾向。
毫无无疑,国人在2015年的社交,依然会被微信大量占据,但正如上文所言,微信的包罗万象却使得其丧失了精细化的可能,尚未挖掘的细分化关系网将为后继者提供无限的可能和机会,每当我们因看到朋友圈里父母分享的养生文章而头疼不已时,都会有团队为解决此问题而努力。
可以预见,2015将会是垂直社交蓬勃发展的一年,无论是教育、工作,还是亲友、商务,只要存在着关系网,只要这个关系网中的参与者有社交的需求,那么这个点的垂直社交就有条件诞生,或许日常生活中的你并不需要像使用微信一样,时不时的点开垂直社交应用查看消息和动态,但一旦你有相应的需求时,手机的这款应用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提供完善的服务,这种细化的社交方式,虽然在用户量上难以与微信相媲美,但却更专一,更独特,商业模式也更加清晰,用户的消费欲望也更加强烈,这些优势都不再是庞然大物的微信所能具备的,也是微信难以模仿和打压的。
2014年已经过去,这一年,中国的移动社交大浪淘沙,用户用自己的手机选出了胜者。这大一统的结局看似是一种结束,但实际上却是另一个开始。庞大的微信,就如同是馒头米饭一般,已成为我们的主食,不可或缺,但吃饱饭的我们却并不满足于此,精彩的饭后甜点将为生活增添更多美好,让我们期待2015年的移动社交,期待如甜点般精致的垂直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