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进入2020年,一个明显的云技术趋势信号——云原生,凸显了出来。以Kubernetes容器技术的成熟,微服务、裸金属云服务器的频频出新为代表,云原生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序幕正悄然拉开。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方式交付周期长,根本无法满足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业务场景开始变得极为离散化、个性化,且处于高速变化中,企业用户需要一种更加灵活的开发模式。未来深度开发的企业/开发者都将构建符合云原生的应用,新增应用直接构建在云平台上,采用微服务架构、DevOps敏捷开发模式。
这种背景下,企业大规模定制化的工程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基于云原生架构构建或改造自身PaaS平台。
以协同业务为场景,它支撑起了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企业战略执行相关的服务,而非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OA。于是企业需要一种新的协同业务开发模式,可以促使不同场景、不同行业中的企业业务得以快速复用。
正如致远互联副总裁、协同云BG总经理李春所述,“从产品型公司过渡到平台型、生态型公司的过程中,云对于致远互联的发展,发挥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客户、伙伴,还是员工,都能基于云的方式使能和共生。”
企业客户、合作伙伴自身发展和诉求也在不断变化,正需要致远协同云这样一款云原生架构的数字化转型平台。
协同云平台是朵什么云?
回顾致远过去一段时间,在协同云平台上做了大量投入。
李春告诉雷锋网,
“尽管协同云平台是今年3月份才刚刚发布的,但在此之前就做了一年多的内部储备。”
目前,致远协同云平台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产品体系:
一是在线商城
二是运营平台,通过容器化技术支撑
三是业务定制平台(CAP)实现了从线下到云端版本迁移
四是面向中小企业的A6+云平台
而此次公布的云设计中心,是基于协同技术平台(CTP)和业务定制平台(CAP),基于微服务架构和零代码的开发方式,构建的云端在线化业务应用搭建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致远与华为云签署SaaS耕“云”计划书,8月入驻华为云严选商城,随后又成为华为云Welink生态联盟的合作伙伴,而此次致远与华为云再度合作,将致远协同云平台部署在华为云上,未来致远A6+、A8+以及后续的业务,都将有机会基于云原生的方式提供服务。
综合来看,致远云协同平台已经形成了运营中心(应用商城)、业务应用定制平台(0代码企业应用定制中心)、云设计中心(在线化业务应用搭建平台)“三位一体”的核心系统。即面向客户,交付个性化业务;面向伙伴,进行商业和技术上的双重赋能。
突破数字化的拐点
此次8月18日开启的首届协同云企业应用开发者大赛,正面向产业链开发伙伴、渠道开发伙伴、云市场ISV伙伴、增值开发伙伴、客户等不同角色,初步探索其商业价值。
据了解,大赛立足企业实际业务应用场景,在赛题设置上,从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业务应用场景出发,为开发者提供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费控管理等选题。对于符合致远协同云平台标准的作品,开发者可将其上传到该平台并持续参与所开发应用的商业化收入分成。
“技术开发平台+应用商城”的组合模式下,一方面为伙伴提供在线营销、定制、设计和交付服务,另一方面支持客户线体验、选购、提交业务需求,满足企业个性化应用诉求。
技术开发平台,包括业务应用定制平台和云设计中心。业务定制平台围绕应用设计、上线运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为设计者、运维人员和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工具和服务和支持,包括工作台、设计中心、运维中心和监测中心;基于云设计中心,可敏捷开发与交付,并实现应用能力的弹性伸缩。
应用商城,可获取增值组件、模板、服务和应用。
李春还给出了致远协同云平台所看重的合作伙伴的几类特征:
一是有经过验证的交付能力;二是有很好的想法,有自身服务支撑的能力;三是有持续迭代的能力。
生态合作伙伴宜昌金铭总经理郑金涛指出了关键一点,“通过云共生,所有致远客户信息化、数字化的门槛得以降低。”
那么,包括独立软件商、渠道商等合作伙伴也首先会看重这一点,如何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对最终客户能有更多价值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于存量应用和新增应用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前者多采用双模IT策略以保证核心业务的稳定性,而后者可以直接采用云原生,直接构建在云平台上。
当下,这两种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组合策略,以保证企业数字化突破新旧转换的拐点。
可以看到,致远协同云平台在产品成熟度上仍有待继续打磨,包括需要对客户业务有独有的抽象性,可以很好地支撑客户实际使用场景,并存在大量用户投入使用等等,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对伙伴与客户在云转型上所赋予的商业价值。
(雷锋网)